伊比利猞猁 (Iberian Lynx)

 


伊比利猞猁(Iberian Lynx Lynx pardinus又稱伊比利亞林㹭、南歐猞猁或西班牙大山貓)是伊比利半島特有種,歸類為貓科中的猞猁Lynx屬。猞猁屬大貓共同的特色就是耳朵上面有黑色的簇毛和厚實寬大的腳掌,耳朵上的黑毛在進化上的用途還沒完全揭曉,有些科學家認為其功能類似鬍鬚,可幫助猞猁探測頭上方的物體,也有專家認為這些毛能增加聽力。


猞猁們通常獨來獨往,並在夜間獵食,牠們有著絕佳的視力和聽力,並依據體型差異而有不同的獵食對象。猞猁屬下一共有四種大貓,分別是體型最小的短尾貓、體型最大且常見的歐洲猞猁、毛色較淺的加拿大猞猁和數量瀕危的伊比利猞猁。


伊比利猞猁的體型中等,顏色較深,身上有著類似豹的斑紋,牠們臉頰下方可愛的落腮鬍是最鮮明的特徵,鬍子會隨著年齡增長,有專家指出這種鬍子可以防止其他的動物直接攻擊到牠們脆弱的脖子,而在緊張跟爭鬥的時候,伊比利猞猁的落腮鬍也會豎起來讓攻擊者懼怕。牠們喜歡生活在寬廣的林地間,像西班牙南邊範圍廣大、充滿橡樹、草地與灌木叢相嵌地景的德埃薩(Dehesa)區域,就是牠們的重要棲地。牠們是一種挑食的大貓,80%以上的食物來源是獵捕穴兔,也因為這種食性,導致了嚴重的生存危機。


往昔,這些大山貓的足跡遍布伊比利半島,但20世紀以來,牠們的數量急速下降,直到2002年,官方統計伊比利半島上的西班牙大山貓數量已低於一百隻!數量下降的原因,除了人為開發導致棲地的破壞、零碎化,加上盜獵以及路殺之外,更嚴重的是牠們賴以維生的穴兔,因為病毒肆虐而大量減少。1950年起,全球政府為了降低野兔帶來的農損,開始計畫性地施放病毒撲殺野兔,這是半島上穴兔的第一波銳減,而到了2011年,這些兔子再次受到了兔出血熱病毒(RHDV)的威脅,數量再創新低,也連帶讓伊比利猞猁瀕臨絕種。


歐盟很快便投入伊比利猞猁的復育計畫,西班牙與葡萄牙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復育方式包括了人工繁殖、計畫性野放和飼養大量野兔並施放於林間供猞猁獵捕[1],在各方努力下,2018年的調查顯示,大貓數量提升至約五百隻,顯示了初步的保育成效。


 但這樣的復育方式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反對者懷疑花費這麼多成本並犧牲大量野兔生命,去保護生存條件相對嚴苛也因而脆弱之伊比利猞猁的價值意義與合理性,且由於其中牽涉到兩種各有生存難題的物種,讓問題變得更加多變複雜。


 這些美麗的大貓目前已逐漸從極度瀕危的等級轉為瀕危,但牠們未來的存續可能性仍舊不穩定,如何為牠們找到更長遠的良性循環模式,相信是這片土地迫切的課題。

 

 [1] 2008年,西班牙還以伊比利猞猁的保育為題材,推出3D動畫電影《霹靂貓》 (西班牙語片名為El Lince Perdido)


參考資料

https://daddypoppy.pixnet.net/blog/post/224777769-%E5%B1%B1%E8%B2%93%E5%8F%AF%E4%B8%8D%E6%98%AF%E5%B1%B1%E4%B8%8A%E7%9A%84%E9%87%8E%E8%B2%93%EF%BC%8D%E7%8C%9E%E7%8C%81

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article/content-4733.html

https://www.cup.com.hk/2018/04/06/iberian-lynx/

https://tcuecofilm.wordpress.com/2015/05/03/%E6%A5%B5%E5%8D%B1%E5%8B%95%E7%89%A9%EF%BC%9A%E4%BC%8A%E6%AF%94%E5%88%A9%E4%BA%9E%E7%8C%9E%E7%8C%81/

https://dq.yam.com/post.php?id=4375



[1] 2008年,西班牙還以伊比利猞猁的保育為題材,推出3D動畫電影《霹靂貓》 (西班牙語片名為El Lince Perdido)

留言

最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