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詩意的並行—桑坦德博廷中心 (Centro Botín en Santander)

 



一座流傳百年甚至千年的建築,將成為生活其中的人們,靈感與智慧的來源,形塑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學與文化。-----皮亞諾



桑坦德(Santander),這是一座位於西班牙北部,瀕臨坎塔布里亞海的有名避暑城市,也是坎塔布里亞的首府,在這座城市的海濱,立著一座非常獨特的白色建築,這便是鼎鼎大名的博廷中心(Centro Botín)。


博廷中心隸屬於博廷基金會,這個基金會的創始人,是同樣創立了桑坦德銀行的貴族家族。當年基金會創立者Marcelino Botín的姪子—Emilio Botín(註1),2012年起委託義大利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了這座濱海的文化中心。


從規劃前期、建築到完工,西班牙知名導演卡洛斯索拉(Carlos Saura Atarés)追蹤這個專案長達三年之久,以電影《倫佐皮亞諾:建築之光》細細地記錄下了這段歷程,也一探建築師皮亞諾的美學與科技理念。

 

據皮亞諾的自述,在海邊長大的他,從小就對水與光的元素著迷,而這份迷戀,也反應在他建築作品中隨處可見的光影流動之中。當初接到這個建案,海濱的地理條件就是他最關切的面向,如何能讓建築本體與周遭的海景合而為一、相輔相成,成了設計的核心宗旨。

 

「當你將海平面框進視野,便能擷取一片永恆。」為了融於整體的地景,在規劃不久後,皮亞諾便決定將建築全面架高,讓無論是來到這裡參訪的人,或只是散步經過的人,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海洋。而主建築分為兩區,中間以天橋相連,建築外觀為純白色的,從上俯瞰時有點像兩架純白色的鋼琴,又類似兩片貝殼,又或者,它們就像朝著海洋展開的白色雙翼。

 

皮亞諾在最終完工的建築牆面上,鋪滿三十萬片純白的小陶片,陶片以其獨特的排列方式和恰到好處的反光度,映照出陽光與海波的變化,當你行走其間,便能看到鮮活的光影懸掛在天與水之間。


對皮亞諾來說,一座好的建築不只要實用、堅固,還應該能捕捉周圍的環境變化,成就出全新的詩意,而這份詩意,也往往需要仰賴尖端的科技才能達成。正如覆蓋於建築外牆上的陶瓷片,也是經過材質挑選與反覆的安全性測試,才能成為建築結構的一環,為觀看者帶來充滿詩意的美感體驗。


除了建築師方的觀點,導演也捕捉到當初在規劃期間,針對這棟在概念上極端新穎的建築,城市發展委員會所召開的多次會議,會議中讓專家與市民暢所欲言,表達他們對這座建築的期望與擔憂。這樣的溝通過程不只讓執行者更能體會居民的需求,也讓生活於城市中的每一份子,形成對於城市整體走向的深度思考。


最終,博廷中心於2017年竣工,6月23日舉行開幕式,可惜的是,當初的委任者Emilio Botín已於2014年去世,無緣一睹這座他一手促成的作品。


開幕式中,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大家穿梭在這座充滿無限可能的白色建築中,背景是始終灰灰藍藍的坎塔布里亞海。或許,每一次流連,每一回駐足,這些點滴的體驗,將緩緩融入每一位來訪者的生命中,成為最溫柔的一隅。



註1: 這位Emilio Botín的母親,正是當年和業餘考古學家的父親一起發現阿爾塔米拉洞穴的那個小女孩,我們有介紹過這個故事



資料來源與延伸閱讀:

紀錄片《倫佐皮亞諾:建築之光(Renzo Piano:The Architect of Light)》


圖片來源
Enrico Cano,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Emilio Gómez Fernández,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SGDWN,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FEDERICO JORDÁ from MADRID, ESPAÑA, CC BY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留言

最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