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與我們的餐桌





1492年,義大利航海探險家哥倫布憑著「地球是圓的」的信念,打著尋找亞洲新航線的旗幟,得到了西班牙皇室支持而產開航程,在企圖尋找前往亞洲的新航線時,誤打誤撞地發現了美洲大陸,從此開啟了新舊世界的交流,這個過程以及其後的效應,產生了學者口中所謂的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這是一系列遍及物種、文化、信仰、傳染病、思想…的巨變,甚至有專家認為哥倫布大交換創造了一個新世界。


哥倫布大交換當然也和我們密切相關,例如許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是當初哥倫布從新大陸引進的作物,以下簡單列舉其中幾項:




  1. 辣椒

15世紀開始,歐洲船隊展開了一系列遠行航程,開啟了地理大發現的序幕,而鼓勵他們不斷冒險出航,甚至努力尋找新航線的最大動力,便是與東方的貿易交流。當時,中國的絲綢、瓷器與印度香料,都受到歐洲貴族、皇室與上流人士的熱愛,而其中,印度的胡椒甚至與黃金等值。

由於當初和西班牙皇室訂下的合約是尋找亞洲航線,因此哥倫布堅稱他抵達的美洲是印度(當時,印度其實就是亞洲的統稱;這也是為什麼他稱島上的住民為Indios,即印度人之意),也因此,原產於美洲、明明和胡椒差異甚大的辣椒,也硬生生被稱作胡椒」,哥倫布還強調這些胡椒比一般胡椒更有價值(辣椒的其中一個名稱─chill pepper,也反應出這段歷史)。

西班牙人帶回辣椒後,發現這種作物極易種植,所以即便少了胡椒的神祕感,也可當作一種經濟作物。最終,辣椒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成為人類熟悉的風味。




  1. 鳳梨

1493年11月,哥倫布第二次航行至美洲大陸,並將船隻停泊在加勒比海中充滿火山的瓜帝洛普島,這些水手們在島上發現了鳳梨這種水果,並為它香甜的風味著迷。在他們眼中,這種新奇的水果有著粗糙、層疊的松果般外皮,因此被稱之為Pina de Indes,意思是島嶼上的松,而這也是鳳梨「pineapple 」一名的源頭。

印地安人稱鳳梨為NaNa,意思就是「香香」,凸顯出鳳梨香氣逼人的特徵,如今在歐洲各地,幾乎只要說NaNa,就知道是指鳳梨,而鳳梨的拉丁學名也叫 Ananas comosus




  1. 番茄

番茄這個充滿歐洲情調的蔬菜,最初源自南美的安地斯山脈,而根據紀錄,墨西哥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就有種植番茄的紀錄,並成功予以馴化,他們視番茄為非常珍貴的作物,連結上占卜的力量與精神的渠道。要到1500年左右,番茄才被引入歐洲,有一說便是由哥倫布帶進西班牙,並首先被當作紅色的茄子來料理。

要等上好一陣子,番茄才進入義大利,而義大利人又經歷了一段很長的適應期,才鼓起勇氣開始食用番茄。如今,我們已經無法想像沒有番茄的義式料理,也難以想像若當初探險家沒有把番茄從美洲大陸帶出來,大家的餐桌又會有怎樣不同的風貌。




  1. 玉米

說到哥倫布大交換,絕對不能不提的就是玉米。根據考證,約七千至一萬年前,墨西哥一帶便有種植野玉米的紀錄,當時的玉米非常小,整株果實的營養價值,或許還不及今天的一棵玉米粒。

隨著農業上的馴化與改良,玉米的種類愈來愈多,栽種範圍也愈來愈普及,而到了哥倫布抵達美洲時,玉米已是大多數美洲住民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玉米營養成份完整,且非常容易栽植,在無論是對稻米來說太乾或對小麥來說太濕的土地上都能蓬勃生長,且生長期短,單位產量更約為小麥的兩倍。如今,玉米成為重要的人類糧食與牲口飼料,耕種範圍遍及世界各地。




  1. 馬鈴薯

如今幾乎在歐洲各地都視為主食之一的馬鈴薯,同樣原產自美洲。據說哥倫布本人並沒有發現馬鈴薯,但隨著哥倫布腳步而來的諸多探險家與殖民者,在內陸地區找到了這種非常容易種植又有飽足感的作物,並引入歐洲,因此,馬鈴薯也成了哥倫布大交換的重要成員。

當時,歐洲的主食為小麥,但美洲地區不容易種植小麥,因此他們只能以薯類或玉米為生。馬鈴薯不需要透過種子傳播,而能藉由塊莖無性生殖,這一點讓當時的歐洲人感到戒懼,也因而它們一度被稱為「惡魔植物」。由於馬鈴薯有著絕佳的種植特性,無論海拔高低或土壤多貧瘠都能順利繁衍,這種強大的生命力,讓它們在饑荒時期登上了世界舞台,從此成為不可或缺的主食。

馬鈴薯的特性,更讓它們成了歐洲人口穩定成長的大功臣,也因此被視為歐洲在世界版圖中崛起的重要因素。



隨著哥倫布前往舊世界大陸的重要作物還包括南瓜、番石榴、美洲豆子、樹薯、花生、菸草、可可…,列舉不盡,當然,反向從舊世界帶往新大陸的物種也是各形各色,兩個世界之間頻繁交流的後續效應,至今仍深刻影響著全世界,而長遠看來究竟是正面居多亦或負面居多,則又是另一個大主題了。


位於西班牙馬德里的哥倫布雕像

#哥倫布節也是國定假日
#沒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就沒有番茄吃?!
#重大歷史事件的盤根錯節與無遠弗屆
#在橄欖油在葡萄酒在地中海旁

參考資料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2849

https://www.fyffes.ru/resource-centre/download/5_-_The_Pineapple_Story.pdf

https://life.spectator.co.uk/articles/tomatoes-really-come/

http://ccc.fl.fju.edu.tw/List/ConceptIntro.asp?C_ID=425

http://hippo.bse.ntu.edu.tw/~wenlian/plant/plant-3.htm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how-the-potato-changed-the-world-108470605/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8670

哥倫布大交換》,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著,鄭明萱譯,2008年初版,貓頭鷹




留言

最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