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番紅花到山黃梔:金黃色澤的秘密,竟藏在植物裡!
剛採收的新鮮番紅花 |
全手工的精細篩選 |
番紅花製成香料的為雌蕊柱頭 |
若從染色效果來看,台灣隨處可見的原生種山黃梔(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同樣富含藏紅花素,能夠提供明亮的黃色調。小時候吃過粉粿與醃黃蘿蔔的朋友們,一定對那鮮豔而天然的黃色印象深刻,而這美麗的色澤正來自山黃梔的果實。在台灣,梔子果實長期被用作天然染料,不僅能為傳統糕點與米食增添色彩,還廣泛運用於染布與食品加工。除了作為天然色素,中醫亦認為梔子果具有清熱、退火的功效,適量食用有助於降火氣,可謂色香味兼具,自然又實用。
![]() |
山黃梔的成熟果實,內含豐富的藏紅花素 |
山黃梔的果、葉、花、根等部位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等功效,而梔子花的潔白芳香,也讓它成為深受喜愛的民俗植物。在台灣,許多人家門前會種上一株梔子花,不僅為環境增添清香,還象徵純潔與美好。手工皂、香氛、甚至是茶飲,都能見到梔子花的身影。而在傳統文化裡,梔子花還象徵著永恆不渝的愛情,常被用來編織成花環或胸花,成為情感寄託的一部分。
![]() |
山黃梔的花,剛綻放為白色,會隨著時間慢慢變黃 |
如果將番紅花與山黃梔來個對比,那麼番紅花大概就像貴族名媛,一身嬌貴、價格不凡,時常出現在西班牙高級餐廳的豪華料理之中;而山黃梔則是親切的鄰家女孩,低調卻實用,默默地在台灣的傳統料理與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自己的價值。無論是番紅花的異國風情,還是黃梔子的本土韻味,兩者皆以其獨特的方式,為我們的世界添上一抹亮麗的色彩。這兩種植物在食用染色的用途與食療運用上,展現出異曲同工的特性,這讓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巧思往往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為我們帶來相似的驚喜。
如今,工業色素已成為食品加工業的主流,由黃梔子天然染色的糕點或米食已不常見。然而,當你在山邊看見山黃梔結出果實時,不妨摘下一顆,輕輕剝開,欣賞其中鮮豔的深橘色澤,並遙想過去人們如何運用智慧,將這份天然色彩融入食物與生活中。
如今,工業色素已成為食品加工業的主流,由黃梔子天然染色的糕點或米食已不常見。然而,當你在山邊看見山黃梔結出果實時,不妨摘下一顆,輕輕剝開,欣賞其中鮮豔的深橘色澤,並遙想過去人們如何運用智慧,將這份天然色彩融入食物與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