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旅行系列|工業記憶與文化再生:希洪的勞工文化城

 


離希洪(Gijón)市中心不遠,有一處我們早在規劃行程時就特別留意的建築群—勞工文化城(Laboral Ciudad de la Cultura)。

這裡不是古老的宗教聖地,也非觀光客絡繹不絕的歷史遺跡,而是帶著特殊歷史背景、見證工業時代轉變的建築場域。

希洪隸屬於阿斯圖里亞斯自治區,這一地區自十九世紀起就是西班牙的礦業重鎮,豐富的煤礦資源帶動了北方的工業發展,也孕育出龐大的工人階級。當初希洪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發展工業的代表城市之一。




勞工大學:佛朗哥時期的社會工程

這座建築最初名為「希洪勞工大學(Universidad Laboral de Gijón)」,由佛朗哥政權於 1946 年下令興建。建校的初衷是為了教育與安置那些在礦災中失去父親的勞工子女,也象徵著當時國家對工人階層的管理與重塑。而作為阿斯圖里亞斯區域內重要的工業城市,希洪便成為這所大型寄宿型勞工大學的最佳落腳地。

整座校園規模宏大,涵蓋教堂、宿舍、工藝教室、劇場與高塔,幾乎形成一個可自給自足的學院城。風格融合了古典元素與法西斯美學,展現出強烈的紀律性與權威感,是一座典型的戰後社會工程建築。




文化轉型:從荒廢校區到文化地標

在西班牙進入民主轉型期、礦業逐漸衰退的背景下,這所曾經充滿理想的大學在 1990 年代陷入荒廢。直到 2001 年,阿斯圖里亞斯自治區政府展開大規模修復計畫,將其轉型為今日的「勞工文化城」。

如今的文化城已成為地方文化與藝術的重要基地,內部設有劇場、展演空間、音樂與舞蹈學院,並定期舉辦各式文化活動與展覽,為這座曾被遺忘的空間注入全新活力。

我們在此參加了預約導覽,過程中不僅深入了解建築背後的歷史脈絡,也登上了高達 130 公尺的中央塔樓。從高空俯瞰整座希洪城與比思開灣,那一刻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這不只是一段建築史,更是一段社會記憶的見證。


#北西班牙慢旅行

#在家旅行系列

#夏天只有25度的涼爽城市

#喬詩國際有限公司



導覽也可參觀到仍然保存原樣的供應學生餐食的廚房


最多人看